二、贯彻实施
【第1/9页】
天才一秒记住【聚趣阁】地址:juquge.com
●一座座青山,一条条绿水,一处处大果园,一幢幢小洋楼,点缀着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广大农村。
●赤水市大同镇大同村,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在翠竹丛中。
●每到植树造林季节,县领导们都脚穿农田鞋,和干部群众一起上山挖坑栽树,一干就是十天半月。
●贯彻实施延寿打造生态农业县
2004年4月7日,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,延寿县正在进行脱贫的最后冲刺阶段。
原来,延寿县因为一味强调粮食生产,毁林开荒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,全县水土流失严重,区域性气候失衡。
面对严酷的生态环境,新一届县委领导认为:将一个因为急功近利破坏了的农业生态环境交给农民,即使这一代摘掉了贫困帽子,下一代还得戴上。因此,绝不能只图眼前利益,做一任“庸官”。
县政府为此出台了《关于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若干规定》,把生态建设年度任务指标分解到各部门、各乡镇,落实到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,逐级签订责任状,严格兑现奖惩,实行生态建设一票否决权。
从此,每到植树造林季节,县领导们都脚穿农田鞋,和干部群众一起上山挖坑栽树,一干就是十天半月。
几年来,延寿县向生态农业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,向上级争取资金4亿多元,群众自筹资金3亿多元。全县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、植树造林近160万亩;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万亩,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60万亩。
同时,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区16处,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50万亩,占耕地面积的42%。开展这项工作,每年使县财政和乡村减收1000多万元,相当于县财政每年少收入1/5,对此,他们却觉得,这钱花得很值。
通过治山治川,延寿县各乡镇涌现出一批生态户、生态村和生态小区。
青川乡农民王春天兄弟3人,合股承包荒山3800亩,先后投资50多万元,植树200多万株,固定资产累计达到500多万元,被全国妇联和国家林业部评为“三八绿色优质工程”。
六团镇延吉村通过10年的不懈治理,已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林茂粮丰、生活富裕的生态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。
到2004年,全县已建成的16个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小区,区内农业总产值已达两亿四千多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立项前的不足1000元,提高到2000多元。全县绿色、特色经济作物基地面积发展到74�6万亩,接近耕地总面积的2/3。
经过县委、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,每年投巨额资金治山治水,终于,建成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。他们相信子孙后代,再也不会过穷日子了。蒋巷村开发农业旅游
2005年,位于常熟、昆山和太仓三市交界处的蒋巷村,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。
“农业起家,工业发家,旅游持家,村里的旅游马上就要看到效益了。”蒋巷村旅游公司负责人说。
“生态种养园、村民新家园、蒋巷工业园、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”是蒋巷村的基本格局。
蒋巷村为了发展经济,用农业原始积累,发展壮大了村里的工业。蒋巷村的工业主体是江苏常盛集团,在2005年,集团的产值超过10亿元。
这时,蒋巷村意识到,仅靠单一的农业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但星罗棋布、村村点火的工业同样不利于新农村建设。
近十年来,常盛集团已反哺1亿元用于蒋巷村建设。蒋巷村党委书记,即常盛集团的董事长介绍说,考虑到村里的工业用地紧张,前几年在邻村购买了500亩土地,设立了蒋巷工业园。如今,江苏常盛集团下属的4家股份制公司已经全部迁至工业园。
要想让农民安居乐业,就必须为他们建设好一个家园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》《又逢君》《重回1958,打造世纪豪门》《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》《大道之上》《凡人:风雷灵根,娶妻陈巧倩》【笔趣阁】《泰昌大明》《你不许再亲我啦[快穿]》《一人之下:我开启了神话纪元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