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回 关外胡虏觎九鼎 中原豪侠寒夷魂
《拭剑天下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聚趣阁juquge.com
第三十七回关外胡虏觎九鼎中原豪侠寒夷魂
原来圣旨上写的是后金大军突袭围困京师,崇祯令卢象升再任宣大总督和河北总督,赐尚方宝剑,总督天下兵马,见旨之后,不可耽搁,速援京师。卢象升见了,如何不惊?
卢象升请来使先去休息,沉思良久,聚集众将,首先令祖宽率本部军先行出发,日夜不停,驰援京师,复命司马钰和李崇进、钟泰、洪志飞、秦琪、尉迟通、杨陆凯、卫圳、方坤等将和五千轻骑做好准备,一会儿和自己为第二路出发。其余齐泰、朱然、崔涛、赫雄、付奇、洪志行、洪志新、关凤磊诸将和近二万步卒在杨德先和贺兰云的统领下,为第三队明日出发。卢象升传檄左良玉和曹坤,令其严守地方;又令湖广各地守将各负其责,然后率军出发,日夜不停,驰援北京去了。
卢象升一走,被卢象升打散,跑入深山的李自成等人欢喜非常,又复出山啸集旧部四处掳掠。随高迎祥入陕西的一众匪首闻听此信,纷纷回转湖广,只有高迎祥不愿回去,统帅自己的人马,向汉中去了。
这次后金入侵,却和罗汝才有关。自滁州败后,罗汝才收拢残众,只得一万余人。总管李衮阵亡,三绝刀杜耒不知所终,大小将校伤亡无数。后来曾广和滕冲回来,罗汝才听军卒说是无影神君司马钰放他们回来的,登时大怒,言曾广私通司马钰,喝令将曾广绑了斩首。原来以前柳进忠逃跑,因曾、柳二人关系较好,罗汝才就心有怀疑曾广,再后来司马钰大闹军营,罗汝才更疑心曾广通风报信,现在听说他们是被司马钰放回,罗汝才刚吃了败仗,满肚皮的怨气正没有地方撒呢,就借这个由头,将曾广杀了。其实柳进忠逃走,和曾广一点关系都没有,实是滕冲为报柳进忠当初救命之恩,求师傅冒险放柳进忠逃走。曾广说什么也料不到自己对罗汝才忠心耿耿,却落得个这么个下场,悲愤之极,临刑之时,见庄举经过,急忙叫过庄举,悄悄说了几句话,然后引颈就戮。就是这几句话,种下了日后罗汝才的死因。至于滕冲,罗汝才只是训斥了几句,就放过去了。
罗汝才见自己只剩下这万余人,根本不是卢象升的对手,知道李自成在左近,就和他合兵一处,不久和高迎祥汇合。过了两月,见卢象升追杀的凶猛,就建议高迎祥派人去后金投降,让后金出兵攻击京师,以解贼众之危。高迎祥虽然被卢象升打的焦头烂额,对投降后金却坚决反对,说大丈夫建功立业,不能学石敬瑭,令后人耻笑。但他对利用后金出兵牵制卢象升却是赞同。罗汝才于是就派“千里神行”陈天让和高迎祥手下的人带了礼物,赴京找到郭大成,几个人转赴关外,游说后金出兵。
其时后金已经于四月重改国号为大清,皇太极即为清太宗。待郭大成等见了皇太极游说,皇太极深以为然。盖当时明朝诸事,早有皇太极的细作不断探听报回。对于卢象升之勇悍,皇太极早有耳闻。罗汝才在山西起事时,皇太极曾经联络过,两家暗地里曾经结成同盟。那高迎祥皇太极也拉拢过,不过被高迎祥拒绝了。
皇太极知道若卢象升扫灭贼乱,则满清窥视中原更无机会,只是目今天寒地冻,无法用兵,只好暂时搁下。待到三月稍暖,即发十万精兵,绕道蒙古,突破宣大防线,围攻京师。京师诸臣平时喧嚣不已,现在却皆是噤若寒蝉。那高起潜言清军凶悍,城外各路援军不敢迎战,只有卢象升部众勇猛,可解京师之围。此言一出,众臣也顾不得平时羡慕嫉妒恨说卢象升的那么多坏话,一致称赞卢象升。崇祯火烧眉毛,也顾不得卢象升奏表说已经围困住高迎祥诸贼了,先解京师之围要紧,就急忙下旨,令卢象升再任宣大、河北总督,速援京师。一时之间,卢象升总督九省,兵权在握,声势之盛,有明以来,无出其右者。
待到卢象升马不卸鞍,赶到京师,那清兵闻得卢象升回师援京,目的已达,早将掠得的财宝妇女,装满车子,自动退去。崇祯心中窝火,秋后算账,将宣大总督处死,其他失职官员判刑的判刑,流放的流放,查办了很多人,才卸去了满腹的怒气。
卢象升见清军退走,一边安抚地方,派人守把关隘,一边写奏表,请求入朝面圣。崇祯见表,宣卢象升入城。卢象升见了崇祯请罪,言自己回师不及,令京师受困。崇祯道非卢象升之责,命太监将卢象升扶起赐坐,然后问卢象升南方战况。卢象升就把这半年来的剿匪情况说明,又说了自己临走时候对各地剿匪的安排。随后向崇祯进言,自己同时身负保卫京畿和中原剿匪重任,恐力有未逮,难以同时顾及,请皇上只让他负责一处。另一处再派朝廷要员力督。崇祯听了,深觉有理,就让卢象升专任宣大总督和河北总督,保卫京畿安全。至于中原剿匪之事,崇祯觉得各路反贼已经被卢象升消灭大半,仅剩下十余万人,各地地方官员足以将余寇消灭。就不听卢象升之言,不再派人总督中原剿匪。崇祯这个决定,却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,他不知道各地官员皆以将贼众赶出地界为了事,使得众反贼得以喘息,匪患复起。
崇祯又问卢象升对关外局势的看法。卢象升言自己不是很清楚,但御敌之策,无外乎坚守城池,伺机延伸防线,寻机机动歼敌而已。崇祯复问中原流民何以多从匪乱。卢象升言道中原赋税过重,民不堪其负,一遇天灾,无法活命,所以多从贼求活。若能严惩首恶,余众不问,更能妥善安置,免除徭役,鼓励开荒,匪乱定能自动平息。崇祯听了,叹口气说,这些他都明白,可是江南赋税,屡加不上,他也为此事发愁呢。末了,崇祯吩咐卢象升,回去之后,将今天所谈写一份奏章呈上。
隔了两天,卢象升将奏章呈上。崇祯就在朝堂上公议。一些大臣认为卢象升所言中肯,切中时弊。而另外一些大臣则言卢象升蛊惑圣上,鼓动给江南加赋,是陷江南于水火,引江南民众作乱之由。更有大臣下朝后写信给卢象升,大骂其不顾乡谊。盖卢象升为江南人也。还有些大臣建议将流民尽皆杀之,一者省了朝廷安置,二者免了从贼之患。人少了,想作乱也做不成。朝堂上议论虽多,但无非是两大派。或杀或抚,或加赋或不加。连着议了几天,始终没有结果。后来杨嗣昌说,无论加赋或者杀抚,现在两面开战,朝廷财力也吃不消,若内部平定,则外患易平,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。为今之计,莫若虚和清虏,先定内部,待内部平定,到时再放手灭清。崇祯听了,觉得不错,就下旨让卢象升入朝,在偏殿和杨嗣昌、卢象升二人计议此事。
卢象升听了杨嗣昌的打算,大不以为然。言道若与清军议和,首先朝中诸臣就通不过,堂堂天朝,却与关外逆虏议和,有失大明尊严。再者,若要议和,必须在军事上占优势,否则敌虏条件苛刻,到时如何收场?所谓能战方能言和也。其三,清军狼子野心,欲窥中原,岂会任大明先定内部而与天朝议和?据此,卢象升主张对清主战。杨嗣昌道现在两面作战,朝廷财力不敷,与清军只是虚与委蛇,解决了内乱,然后再解决清虏。卢象升言清虏内大有高明人在,岂会看不出明朝用意?此策必然不行。至于财力,朝廷只要在江南赋税上略加一些即可。杨嗣昌冷语道清虏不见得看破此计,只要在议和时多让些步即可。若内乱不除,则国家必危。卢象升答未有不能战而议和成者。如南宋之事,委屈求和,到最后还是免不了国破之难。所以,只有坚决抵抗,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,保国家平安。至于民乱,只要减少赋税,让民众活命,自然平息。杨嗣昌见此,冷笑数声,言道若减少赋税,抗清之饷与剿贼费用从何筹得?难不成卢大人自己掏腰包不成,并暗讽卢象升剿乱贪贼财而自肥。卢象升大怒,驳斥杨嗣昌用心叵测。杨、卢二人就在崇祯面前大声争执起来。崇祯见了,赶忙打圆场,说卢大人尽心竭力剿贼,居功至伟。剿乱之事非一日之功,来日方长,此事以后再议。言毕,就让卢象升这一段先集中精力,把京畿防务安排好。卢象升见此,告辞退出。
卢象升亲自巡视各地,安排防务。其时洪志飞、贺兰云、李崇进、雷太生等都已经升任副总兵,其他各将也皆有升职。卢象升就让洪志飞守宣化,李崇进镇大同,贺兰云驻大名府,雷太生将涿州。祖宽重骑屯扎在北京北的黑峪口。其余各将分把诸处关隘。卢象升并命各地守军,条件可以的话,开垦荒地,种植庄稼。
卢象升督师宣大、河北,未及半载,皇太极就用少部分兵力试探了一次,派了三次说客,条件一次比一次优厚,最后一次,竟然开出了结为盟弟、封王的承诺。第一次,卢象升直接将说客驱逐了事。第二次则把说客绑了送到了崇祯面前。第三次卢象升更干脆,直接一刀杀了,然后才给崇祯汇报。皇太极大怒,派了亲王哈朗格统兵八万,于八月中秋高马肥之际,攻打宣大防线。孰料卢象升早有防备,在长城外大破清军前锋,毙敌近五千,杀了清军先锋大将呼尔哈。哈朗格闻报,亲自统军来战,一边暗地里派人偷袭长城上另外两处隘口。两军在长城外相持了二十来天,大战数场,清军数战皆不利,好几员大将阵亡,兵卒损失万余人。那两处人马也无功而返。哈朗格见卢象升防守严密,军卒强悍,无机可乘,只好引军退去。
卢象升虽然取得了胜利,自己却也损失了万余兵卒,更有秦琪、朱然二将阵亡。对于清军士卒受围死战不退的凶悍,更为震惊。两军在长城边的厮杀,大多数竟然是硬拼的结果。有鉴于此,班师之后,卢象升命令各地驻军,闲暇之余,一律严加训练,增强兵卒战斗力;并传令各地,招募强健士卒,补充军力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快眼中文网】《落崖三载后》《科研从博士生开始》【笔记阁】《星空职业者》《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》《少女的野犬》《漫画路人自救指南》《仙子,逼我吃软饭是吧》《穿书后成了狼孩》
修竹弋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聚趣阁juq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